第三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開幕
7月24日,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玉樹州委、玉樹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廣場盛大開幕。本屆大展以“萬物共生 和美江源”為主題,通過數百幅精選攝影作品,展現三江源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景觀與人文風貌,傳遞生態文明理念,為推動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注入新活力。
開幕儀式現場,一場以“源·生命禮贊”為主題的文藝表演在玉樹精彩上演,整場演出分為《江源仙使·黑頸鶴》《高原精靈·藏羚羊》《雪山隱士·雪豹》《雪域王者·野牦牛》四個篇章,眾多文藝團體聯袂演出,通過歌舞與故事講述,生動展現了青藏高原珍稀動植物的生存圖景與守護者的動人故事,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兼具文化魅力與生態意義的視聽盛宴。演出在尾聲《盛世歡騰》中推向高潮,《賽馬》《熱巴舞》等舞蹈展現了玉樹濃郁的民族風情,而玉樹伊舞《吉祥玉樹》則由多支藝術團聯合演繹,表達出各族兒女的美好祝福。
與往屆不同,本屆大展跳出“宏大敘事” 的框架,將鏡頭對準自然深處的細微瞬間。策展人表示:“我們不再追求‘捕獲’野性,而是學會‘接住’自然灑向人間的碎片。”
在展出作品中,雪豹媽媽教幼崽攀巖時,巖石縫隙里綠絨蒿的顫動被定格;藏羚羊遷徙途中,新生羔羊踉蹌學步的模樣被記錄;旱獺探出頭的瞬間,陽光為其胡須鍍上金邊的畫面被留存…… 這些被時光藏起的細節,成為鏡頭下的主角。“看藏原羚群從通天河古村落屋檐下遠去時,老人凝視的目光與羊群的剪影交融;巖羊躍過斷崖,蹄下塵土在陽光下化作金色花影…… 這些瞬間比壯麗風景更接近生命本質。”策展人如是說。
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野生動物攝影盛會,本屆大展內容豐富,除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大美青海 江源玉樹”攝影大展這2個主題核心展覽外,還設有野牦牛專題攝影展等3個專題展,以及多個邀請展、報名展、精品展。每個專題展覽都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緩緩鋪展。
“和美家園·萬物共生”中國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專題巡展,將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的靈韻與自然的呼吸交織成詩。每一幅作品都讓觀者在光影里觸摸到生命與土地相依相偎的溫度,聽見生態文明生長的聲音。
“十大景點及明星物種”采風行的鏡頭,則像一串穿起自然與生命的項鏈,在光影中閃耀著三江源的魂魄。昂賽大峽谷的晨霧里,雪豹的尾尖掃過帶露的苔原;通天河古村落的屋檐下,老人凝視著遠去的藏原羚群;巖羊躍過斷崖時,蹄下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幻化成金色的花影,那是大地為生命起舞的印記;野牦牛群在雪坡上駐足的剪影,像一行黑色的詩,寫在玉珠峰的裙擺上……這些畫面串聯起十大景點的壯闊與明星物種的靈動,恰似一部流動的自然史詩,讓人心底漫起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畏,觸摸到自然與生命共生共榮的澎湃脈搏。
為增強公眾參與度,大展與玉樹賽馬會同期舉行。活動期間,國內外攝影名家將分批前往三江源紀念碑、昂賽大峽谷等地進行專題采風拍攝;開展影友“快拍”、打卡兌獎、影視作品展播等趣味活動,并邀請攝影名家現場授課,激發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的熱情。此外,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多個重要儀式。表彰了上一屆大展中的優秀創作者,感謝他們用鏡頭傳遞玉樹生態保護之力;發布了《三江源·玉樹生態人文攝影線路指南》,為攝影愛好者提供專業指引;發布《三江源調查》書刊,講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同時舉行了“大美青海 江源玉樹”十大明星物種和精品景區明信片發行儀式。
“青海人與野生動物的故事幾天幾夜都講不完,紀錄片里呈現的只是一個縮影。”多年來,紀錄片《我住江之頭》的導演之一、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帶領更多農牧民用鏡頭講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過去一年,我也在玉樹的隱秘角落,追尋著那些光影中的足跡。可可西里深處,藏羚羊在雪地踏出足跡;青藏公路旁,藏野驢在夕陽下奔跑;曲麻萊的礫石灘,野牦牛群像移動的黑山;玉珠峰下,高原兔安靜覓食;昂賽大峽谷,巖羊在崖壁上跳躍……
主辦方表示,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不僅是攝影盛會,更是推動生態保護行動的平臺。當第三屆攝影大展的帷幕在七月的細雨中拉開,人們不再是自然的旁觀者,而是成為它悠長呼吸中的一部分——畢竟在江源玉樹,每一次快門聲都是大地的心跳,每一次對視都是生命的重逢,讓人類學會以平等的視角,與萬物共享這個星球的晝夜。隨著大展持續開展,這些影像故事將向世界傳遞生命力量,呼吁全社會守護共有的家園。

“冰川之源”索布查葉 東周扎西 攝

冰崖三豹行 陳建建 攝

畫卷 徐銨 攝

金山傳說 賀容祥 攝

高原之家 富爽 攝

晨光中的嬉戲 才仁文德 攝

陽光玉樹(組照之一) 陳錫萍 攝

白塔上的星空 桑雨 攝

長江之韻(組照之一) 裴正琪 攝

達那風光 更尕索南 攝

濕地 伊西羅周 攝

吉祥花海 成林旺索 攝

草原文化旅游節盛景(組照之一) 左建華 攝

囊謙非遺舞蹈卓根瑪 郁日明 攝

馬背上的康巴漢子 格來尼瑪 攝
來源:青海日報、人民網、中國攝影報活動
編輯:彭晶
責任編輯:東治








青公網安備63010402000682號